发布时间:2025-06-18 16:42:01 来源:AI视频贴吧
在数字化时代,人工智能(AI)在创新、创作、传播与消费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,它正深刻变革着各个行业与领域,而文化创意产业更是首当其冲。
全球多个科技巨头持续加码布局人工智能赛道,以Midjourney、ChatGPT和Sora为代表的AI绘画、AI文本生成、AI视频等AIGC产品集中发布,从它们的全网爆火,标志着以数字内容创新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,其技术变革近在眼前。
文化创意产业又称数字内容产业、信息内容产业,是一种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高度融合的产业形态。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,它是由多个领域交叉融合而成的一个庞大产业集群,涵盖文字、图片、声音、视频、可交互的图形图像等多种载体形式,以数字内容为核心。
“数字内容的生产方式正在经历空前的变革”, 品牌数字化营销公司二拾三度五创始人向蓉表示,“Web1.0时代,以PGC专业生成内容为主,创作门槛高、生产周期长、单向化传播,内容难以大规模产出;Web2.0时代以UGC用户生成内容为主,内容创作成本及中心化程度得以降低,但优质化内容存在巨大供需缺口;Web3.0时代AIGC与前两者处于协作共生状态,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,内容的产能和质量才有了井喷式发展的可能。”
在数字内容生成的Web3.0时代,随着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、数字孪生等新形态内容及消费需求的激增,数字文创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热点,在 “虚实融合”、“以虚助实”的风潮下,一直站在数字化赋能实体的风口浪尖。
从近两年二拾三度五执行的数字文创产品来看,“脱虚向实、以实为本”是优质数字文创葆有生命力的根本,整合跨界资源、探索模式创新、拓展应用场景,才能为数字文创产品的市场可持续性缔造“长坡后雪“价值。
二拾三度五创始人向蓉表示,“优质数字文创应该有着三大核心要素,其一,深度挖掘文化IP的精神内核,有明确的价值主张;其二,优秀的创意策略输出,有可持续化执行力;其三,生动的数字化表达,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记忆点。”
数字文创虽然有着传播迅捷、寓教于乐、互动性强、绿色环保等特点,但到目前为止其消费模式依然体现为一次性消费与礼物性消费,缺乏持续性,而数字化时代,给数字文创提供了更多创意发挥的可能。
以青城山数字文创藏品为例,青城山作为中国道家发源地,被称为四川最有仙气的山,以“悠幽青城”为主题,结合老君阁、上清宫独有文化特色,以年轻态国潮风格与景区虚实结合,以数字化手段实现多元应用场景。
(图为平面示意图,无法展示交互效果)
以武侯祠数字文创藏品为例,创意策划“国潮三国”系列,以“小载体大世界”为设计方向,以年轻态视觉,融合当代潮玩审美,来演绎三国时期六大典故,将三国人物及故事场景Q版化为景点赋能。(三国典故由上至下,由左至右依次为:草船借箭、火烧赤壁、桃园结义、单骑救主、三顾茅庐、七擒孟获)
(图为平面示意图,无法展示交互效果)
数字内容的生产从产能到质量将面临着巨大的革新,而数字文创消费场景则面临着年轻化、三维化、交互化的沉浸式演进,数字文创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支撑,而积极创新与应用是拥抱数字化时代的最佳法宝。
中国经济新闻网:数字文创创新,AIGC正在变革文化创意产业?
在数字化时代,人工智能(AI)在创新、创作、传播与消费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,它正深刻变革着各个行业与领域,而文化创意产业更是首当其冲。一、文化创意产业的AIGC变革全球多个科技巨头持续加码布局
2025-06-18
昆仑万维集团重磅推出《天工一刻》系列产业观察栏目
随着大模型技术迎来颠覆性突破,新兴AI应用大量涌现,不断重塑着人类、机器与智能的关系。为此,昆仑万维集团重磅推出《天工一刻》系列产业观察栏目。在本栏目中,我们将对大模型产业热点、技术创新、应用案例进
2025-06-18
思特奇发布《2024信息通信行业趋势报告》聚焦数智化新质生产力
回顾2023年,信息通信技术广泛、深度融合产业应用,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AI智能应用快速渗透行业、算力设施不断完善、以5G-A为代表的网络技术不断融合创新、数据要素进一步发挥乘数效应,国际国内数字治理制度不断完善
2025-06-18
KimiChat公司月之暗面,支持200万字长文输入,预计2024年将发布多模态产品!
3月18日,月之暗面宣布其对话式AI助手产品Kimi智能助手现已支持200万字的无损上下文输入。在去年10月发布时,Kimi可支持的无损上下文输入长度为20万字。与此同时,月之暗面还为Kimi智能助手提供了更多数据源。据
2025-06-18
AI引领新质生产力: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协同体人工智能+教育专委会成立
3月17日-18日,由大湾区人工智能数字产业联盟举办的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专委会成立仪式暨未来教育研讨会”顺利召开,此次会议作为“2024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创新大会”的重要议程之一,旨在全面落实党和国家人工智能引领新
2025-06-18